我想做一家普惠的软件公司,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那些被忽视的问题,赢得人们的信赖。
我是赵斌,百草软件的CEO。我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普通工薪家庭。父亲是集体企业的行政干部。母亲是一个很有想法、不甘落后的人。90年代初,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,她就停薪留职,毅然下海经商了。
在那个时代,最缺的不是钱,而是机会。下海经商,看似给奋斗的人一丝机会,但要自谋生路,却是不折不扣的羊肠小路,曲折艰难。
除了父母,很多亲戚也都在自谋生路,有做生意的,有办厂做实业的。他们每天起早贪黑,早出晚归,非常辛苦,收获却很有限。
从小我就目睹了他们的勤劳与艰辛,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那时候我就想:等自己有本领,一定要去帮助他们。这也是我后来做百草软件的初心所在。
家乡绍兴,是个极重视注重教育的地方。小的时候,到在农村的亲戚家玩,村里的人都会称呼自己是“读书郎”。村里的人没有怎么上过学,但他们却很向往有知识、有文化。在他们看来,“万般皆低下,咱有读书高”。
父母是被文革影响的一代人,他们在本应该读书的时候,学校却关门搞批斗。自然地,他们把对教育有着极大的期望寄托到我身上,对我的学习有着极高的要求。如果考试没有考好,就有可能被暴打一顿。
父母跟我除了谈学习,就再也没有任何话题了。这让我感到,读书和学习有很强的功利性,目的还是“习得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”,内心开始排斥这种功利的教育。在高中阶段,我都是应付性地学习,心里想着的是快考上大学,离开家乡,去追求自由的生活。
后来考上大学,去离家非常远的地方读书。读完本科,又读研究生,学习还是那么枯燥和充满功利性。幸运的是,这七年时间里,我找到一个业余爱好:计算机编程。这一下子点亮了我的人生。终于可以做自己爱好的事,而不再是不得不。
研究生毕业时,手很热,编程水平不错。可惜那个时代,没有现在这样的经济活力和创业氛围,只能是按部就班,找一家大公司去工作。从2004年进华为,差不多呆了七年,自己从一个基层程序员,不断学习成长,成为一名架构师和高级讲师。
后来一次研发大比武,因为成绩不错,进入系统工程部去专门研究软件新技术、新方法学。系统工程部是华为的一个技术智囊机构,可以向研发最高领导(徐直军)汇报。在系统部工作期间,对编程语言、敏捷开发做了一些研究,出访北美、欧洲,第一次有机会跟业界大师、泰斗做交流。
在外人看起来,这是一份很好的工作:不辛苦,收入丰厚,还有很多对外学习的机会。干到45岁,就能保留股票退休。抱住华为这个大腿,后半辈子生活都会很舒服。
但我却不这么觉得。可能是青少年留下的反判精神,我一直都不喜欢功利性很强的学习和工作。脑海会时常浮现起“学得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”这句话,好像是在讥笑自己。也会问自己:不断的提升能力,难道只是为一份丰厚、稳定的收入?就算有很大的本领,是不是也只能做好华为航母上的一颗“螺丝钉”?
好多次想离职,做点更大的事,但又不知道从何做起。想过开发代码评审系统、做独立软件顾问。但这都只是服务大公司,服务一小部分人。有一年,春节没有回家,在马路边看着车水马龙,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,想着:一年又一年,再这样呆着,可能就是温水煮青蛙了。
2010年7月,瞒着父母,辞掉了华为的工作,开启了百草软件的创业之路。
软件从诞生之日起,就是一个奢侈品,最早应用在民航、银行这些有钱的行业里。在早期,软件还跟硬件捆绑销售,比如买了IBM的小型计算机,才能用上IBM的软件。在华为工作期间,大家一直用IBM Lotus Notes软件,功能强大,也好用,但价格极为昂贵。当时,Lotus Notes也是全球500强企业的首选协作软件。
像华为这样的大企业可以花大价钱请IBM做咨询,做好信息化改造。但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非常落后。市面上的管理软件都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水平,10多年没有根本性进步。这些传统软件往往概念晦涩,操作复杂,让人望而生畏。辛苦打拼的生意人、制造业的实业家,他们想用却真的找不到好用的软件。
除此之外,大的软件厂商设计的软件,价格昂贵,普通生意人、实业家也买不起。随着经济、社会发展,我们进入了数字化时代,软件变得越来越重要了,快递发货要通过软件下指令,找客户微信收款要用软件,算成本、算绩效、落实管理制度要用软件,软件慢慢变成了与外部协同的生产力工具。
自己是普通家庭走出来的,时刻关注着像父母、亲戚这样的生意人、实业家。在中国,有千千万这样勤劳奋斗的人,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,把生活过得好一点。但事实上,即使每天起早贪黑,利润也非常微薄。
数字时代的到来,对他们的冲击是巨大的。大企业装备上了软件这样的生产力工具,能力越来越强。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差距越拉越大,大有强者恒强的势头。在数字化时代,中小企业、生意人、实业家也同样需要软件这种生产力工具。但因为软件开发成本高,主流的软件厂商并不愿意投入资源给中小企业、生意人去做开发。这样,就造成国内的中小管理软件长期停滞不前。生意人、实业家成了软件领域里被忽视的群体。
当我看到国外的软件技术日新月异,新技术飞快的应用到各领域中,国外SaaS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,一种使命感由然而生。我需要用自己所学去为更多人服务,做“好用不贵”的协同生产力工具,让更多的人用上好软件,让他们成为数字时代最出色的冲浪者。无知者无畏,开始去开发面向生意人、实业家、效率工作者的软件。
从华为离职后,有了做软件的一腔热血,但创业道路上的困难就接踵而来,其中遇到二个最大的难题是:
1. 软件可用性要好,要简单、易用,不用教就能学会。而现有的软件设计领域里,并没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参考,一切要从自己从头摸索。
从2010年,创立百草,投身于生产力工具开发。到今天,已经过去了10年。10年磨一剑,在这个过程中,百草一直试图用创新的方法解决可用性、成本这二个难题。
在传统的软件里,做一笔销售,往往要需填写4到5个单据,要填销售订单、销售单、销售出库单、送货单、收款单等。如果遇到多次出库、多次收款,就很容易出错。从专业的角度看,这样的设计确实符合关系数据库第四设计范式,实现的工作量最小,但代价就是把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搞得支离破碎。
针对这个问题,百草就采用了流程化的设计。任何一个业务都会有一个流程,比如销售中,有审核、备货、出库、送货、收款、开发这样的节点。用户不需要去填各种各样的单据,只需要根据自己的业务场景来做销售。这样,用户做多次出库、多次收款、审核,操作起来就变得十分直观。
诸如此类的设计,百草还有很多。在产品设计上,百草一直从用户场景出发做创新。同时,我们也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和成本,但换来的是软件的高可用:简单、易用、直觉化的操作。
在降低开发成本上,我和研发团队是无情地压榨自己。除了超长的工作时间,所有的开发人员还需要是全能(全栈)程序员,一个人要能干几个人的活。自己则是身兼产品经理、设计师、测试人员于一身,事无巨细、亲力亲为。
就这样,百草十年如一日的艰苦奋斗,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产品上。这样的努力,没有白费,百草的客户越来越多,很多是年轻的企业家,他们有些是白手起家,有些是子承父业,有些则是在海外漂泊经商。还有一些客户则来自是政府、事业单位、高校,使用者往往是效率工作者。
经过10年奋斗,百草终于生存了下来。但接下去的挑战却是更重了,比如再提升可用性来满足更高复杂度的交互,降低成本来满足更广泛的需求。
最终团队还是想实现初心,达成这样的愿景:做一家普惠的软件公司,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那些被忽视的问题,赢得人们的信赖。
9个赞